一手捧著白面團,一手拿著剪刀,周海寧眼神專注,巧手靈活,不一會兒,一只栩栩如生的“小刺猬”就成了型。雖然是個90后,但周海寧憑著專業嫻熟的花餑餑技藝,幾年時間,就在臨港區闖出了名堂。
受母親臨港區汪疃鎮花餑餑面食技藝協會會長于日芬的影響,周海寧自小就喜歡鼓搗面團,捏些小物件。而長大后的她,卻始終把當老師作為自己的理想,并在畢業后成功成為一名英語老師。
2015年,母親于日芬的花餑餑事業發展如火如荼,每天的訂單如紙片般飛來,購買的人絡繹不絕,但愿意學技術的人卻寥寥無幾。眼看著母親制作壓力與日俱增,周海寧毅然辭職,成為了母親的第一個徒弟,開始學習制作花餑餑技藝。
“剛開始學習時也有過不耐煩、想放棄,花餑餑的制作、發酵、蒸制工藝都比西式面點繁雜,造型只能通過雙手來完成,經常失敗,浪費了不少原料?!敝芎幷f,一個月不到,手就變得又黑又粗。那時的她開始謀劃著自己小心思:等母親的事業走上正軌,得回去繼續當老師。
然而,接觸這門手藝越久,周海寧就越打心眼里愛上了花餑餑。她說:“能夠讓這些不起眼的面團在自己手里變得千姿百態,被大家贊賞,被客戶喜愛,就有著滿滿的成就感和滿足感?!敝芎幹谱魇址ê妥髌芬矎淖畛醯哪7?,走到了自主創新研發,研制花餑餑成為了周海寧現在最大的興趣愛好。
工作之余,周海寧開始對面塑、泥塑、糖藝等手工藝品進行研究,尋訪了很多國內一線的老師,與他們一起探討、學習切磋技藝。同時,她積極參加比賽和節目,并在比賽中名列前茅。2019年,榮獲了”威海市十佳鄉村好青年標兵”“臨港區巾幗標兵”和“臨港區青年崗位能手”等榮譽稱號。今年,榮獲了威海市優秀共青團員、山東省青年五四標兵等稱號。
因精湛的花餑餑技藝,被全區熟知,周海寧開始利用用自身所長,幫助身邊婦女發家致富。2019年,為幫助農村婦女提升就業創業技能,她多次舉辦花餑餑培訓,積極響應精準扶貧、技能先行的號召,為有需求的婦女提供技術支持。
為加強非物質文化傳承,讓更多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、體驗膠東文化,愛上傳統文化,周海寧擔任了汪疃小學“傳統面藝、泥塑制作”校外輔導教師,定期到學校授課,讓孩子感受制作花餑餑的快樂?!斑@也算是回了老本行了”,周海寧說。
今年疫情期間,周海寧主動做了200多個大棗餑餑,無償送給汪疃政府和黃嵐辦事處。她說:“我一直秉持著匠心匠意,發展花餑餑技藝,為傳承非遺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?!?/span>